期刊简介
本刊是中国第一本在国内外公开发行、有较多特色和较大影响的微循环、血液流变学专业学术期刊。本刊立足于科研前沿、深入报道该学科基础和临床新进展、荟萃国内外多学科最新医研成果,兼顾推广、普及和提高。本刊形态新颖,内容丰富,栏目设置合理,信息渠道畅通,作者群稳定,编辑经验丰富,论文发表周期短,质量较高,深爱广大科研人员和医务工作者欢迎和好评。
点击详情 >主管单位: 教育部
主办单位: 武汉大学人民医院,中国病理生理学会微循环专业委员会
出版部门: 《微循环学杂志》编辑部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号: ISSN 1005-1740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号: CN 42-1321/R
邮发代号: 38-201
出版周期 季刊
创刊时间 1991
出版地区 湖北
出版地区 湖北
订购价格 140.00
杂志荣誉 湖北省科学技术期刊“先进集体”(99-00)
电子信箱: mlunwen@163.com或mlunwen@126.com

- 杂志名称:微循环学杂志
- 主管单位:教育部
- 主办单位:武汉大学人民医院,中国病理生理学会微循环专业委员会
- 国际刊号:1005-1740
- 国内刊号:42-1321/R
- 出版周期:季刊
- 期刊荣誉:湖北省科学技术期刊“先进集体”(99-00)
- 期刊收录:上海图书馆馆藏, 知网收录(中), 万方收录(中), 维普收录(中), 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 国家图书馆馆藏
本刊是中国第一本在国内外公开发行、有较多特色和较大影响的微循环、血液流变学专业学术期刊。本刊立足于科研前沿、深入报道该学科基础和临床新进展、荟萃国内外多学科最新医研成果,兼顾推广、普及和提高。本刊形态新颖,内容丰富,栏目设置合理,信息渠道畅通,作者群稳定,编辑经验丰富,论文发表周期短,质量较高,深爱广大科研人员和医务工作者欢迎和好评。
1《微循环学》来稿请先经所在单位进行内容审核及保密审核,须附单位介绍信,并声明未一稿二投;各级、各类基金资助课题论文需注明课题号,并提交基金项目批文复印件。
2《微循环学》来稿应具有科学性、先进性、实用性和真实性,论点鲜明,层次清楚,数据可靠,文字精练通顺。全文(包括中、外文摘要、参考文献、表和图等)一般不超过8000字,必须使用全国自然科学名词审定委员会公布的科技名词。简化字限用国务院1986年10月15日在人民日报公布的“简化字总表”,切勿自造异字。标点符号占1格。
3《微循环学》论文必须通过本刊编审平台进行网上投稿,即登录本刊网址。在首页中点击“作者投稿系统”,按系统提示完成投稿。单位介绍信、基金项目批文复印件等可通过邮局寄往编辑部,也可扫描后以图片格式(JPG)与文稿一并上传。
4文稿请用Word格式,1.5倍行距,并注意大小写与上下角。注意外文斜体字:几何数(如坐标x)、物理量(如速度v、质量m)、标量(如p、q)、无量纲参数(如相对分子质量M)、旋光性、构型或标明取代位的元素(如l、d、cis、N、O)、拉丁字(如invitro)、一些统计学符号(如样本量n,样本均数、t检验)等。
5文稿的第1页上方书写中文文题、作者。题目一般不宜超过26个汉字,避免用“的观察”等非特定词,并尽可能不用代号和缩写,不用副题。
作者限于主要参与论文的写作、实验操作、数据采集和处理,并能对文稿内容负责、解答有关问题的责任者。署名一般不超过8人,对本文有贡献的其他人员,可放在文后致谢。作者的排列顺序由供稿者确定。
作者单位用脚注方式书写在正文第1页最下方,写明所有作者的工作单位、城市(或县)和邮政编码。
第一作者必须在文末提交个人简介。书写格式依次为:姓名(出生年~)、性别、民族、学历、职称、研究方向等。
6论著类文稿必须提交中英文结构式摘要和关键词。
中文摘要约300字,包括目的、方法、结果、结论。药品须附化学名。
英文题目、作者、单位及英文摘要(Abstract)和关键词(Keywords)从中文关键词的下一行开始书写。英文摘要亦采用结构式,即Objective、Methd、Results、Conclusion,与中文摘要对照,约350个实词。作者姓名用汉语拼音,姓和名的第1个字母大写,复姓、双名连写,如马林林MaLinlin、欧阳静萍OuyangJingping。
中、英文关键词3~8个,中文关键词间空1个字距,不用任何标点符号,英文关键词用分号(;)隔开。关键词尽量使用MeSH词汇,或从文题、摘要、正文中选取与本文研究或讨论中的中心问题有关和必要的词。
作者姓名的下一行书写中图分类号和文献标识码。所有文稿的正文格式、层次与序号写法如下:
前言
1××××(正文另起行,下面有波纹线者表示用黑体字)
1.1×××××(正文另起行)
1.1.1×××××:(接写内容)
各级标准序号后空1格接写标题。
7计量单位和单位符号参阅人民军医出版社1992年版中华医学会编辑的《法定计量单位在医学上的应用》和1989年科技文献出版社出版的《医学法定计量单位换算辞典》。
计量的数值一般应在0.1~1000范围内,应正确使用词头。词头不得单独用以表示单位(如μ应改为μm);不得重复使用(如mμm应改为nm);相乘的组合单位符号,只允许第一个单位用词头(如kN·m不宜写成N·km);相除的组合单位符号,只允许分子有词头;词头不宜用于摄氏度和非十进制单位分、时、日等。
质的量及血液学检查一律以升(L)为分母,避免用μl、ml、dl、mm3作分母造成混乱,更不宜用非计量单位。单位符号应写在数值之后,并与数值间留半个字距。
8表和图,凡用文字已能说明的问题,尽量不用表和图。如用表和图,则文中不要重复其数据,只要摘述其主要发现。图题和表头以及结果说明中尽量不使用缩写。
表和图中尽量用实测数据,勿仅用相对比例(%)。
文稿中表和图力求精简,设计正确、合理、易懂。表式为三线表,栏头左上角不用斜线;表内尽可能不用或少用标点符号;上下行数字对齐;表内“±”号上下对齐,左右各空1格;表注依次用右上标1)、2)、3)、4);图标依次用○、●、×、◎、◆、△、▲。对照组一般用○。
统计处理结果用P<0.05、P<0.01表示,于表(图)下注明。
若有手绘图,请用绘图墨水在绘图纸上绘制,设计要美观,线条应光滑,尺寸为长14cm,宽10cm。
作者须按作图数据绘图。曲线一般经曲线拟合并尽可能“直线化”,如通过对数、倒数等转换,直线应根据回归方程绘图。作图数据必须附于图后。
图片必须反差鲜明,清晰易辨。显微照片内应画长度标尺,如1μm。图片像素应尽量较高,附于相应文字下方,并标明图号、图题和图注,注意图片的上下方位。
9讨论应重点阐述本文新的发现及得出的结论与观点,勿作文献综述,不要重复在结果一节中已叙述过的内容。讨论中联系本文目的与研究结果,并可与其它报告的结果相联系。理由充足时,可恰如其分地提出设想和建议。“本文结果与文献结果相符[4]”应写为“本文结果与文献结果[4]相符”。
10参考文献限作者亲自阅读过的近期主要文献,按文中首次出现的秩序编号,在右上角用方括号注明,如[1,3~5]。务请引用公开发行的原著及新的文献,勿引内部资料(会议文献如果没有正式出版机构合法出版,亦视为内部资料)、译文、文摘、转载。未发表的观察资料和个人通讯不能列入参考文献。尽量少引教科书。已被采用而尚未刊出的稿件,可列入参考文献,但在刊名后加方括号注明[在印刷中]或[inpress]。
参考文献不得出错,作者须亲自核对原文作者、题目、刊名、年、卷、期、页。格式及标点符号均按本刊规定。若发现有错,则退作者重新核查修改,否则不能定稿。多作者须列出3人,后加“,等”(中文)、“,他”(日文)、“,etal”(西文)。中外作者均是姓在前,名在后;外文作者名缩写,不加缩写点。日本人除双姓双名外,姓与名间空1格,日文不可用中国简化字。作者间用逗号。
西文期刊名缩写按照ListofJournalsIndexedinIndexMedicus1990和《世界医学药学及化学期刊名称缩写手册》(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1988)。在参考文献表中,下一条文献与上条相同时,应重复著录,不宜用“同上”、“Ibid”等。
参考文献4个字居左顶格,所列文献顶格写。序号不加括号,也不加黑点及其它标点符号。中文参考文献中的句号为黑点.所有来稿需提交附页,内容包括:文题、作者、通讯地址、电话号码、E-mail以及论文总字数、文内表格数、图片数等。
微循环学杂志影响因子
微循环学杂志发文量
微循环学杂志总被引频次
-
甘草皂苷抑制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与β-catenin信号通路的关系
目的:探讨甘草皂苷对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s)增殖的作用及内在分子机制,同时在体研究甘草皂苷对大鼠颈总动脉球囊损伤后内膜新生的影响.方法:采用10μmol/L和50μmol/L甘草皂苷干预体外培养的胸主动脉VSMCs,用活细胞计数法评价VSMCs增殖能力,WesternBlotting方法检测VSMCs胞核和胞浆中的信号蛋白β-catenin表达,实时定量RT-PCR检测β-catenin下游靶......
作者:陈静;徐林;张静;胡琦;徐昌武;江洪 刊期: 2013- 04
-
全蝎提取液对家兔实验性动脉血栓的影响
目的:研究全蝎提取液对家兔实验性动脉血栓的影响.方法:采用双氧水(H2O2)损伤家兔颈总动脉复制血栓模型,观察全蝎提取液的抗血栓作用.结果:全蝎提取液能明显减轻兔血栓重量(P<0.01),使血浆6-酮-前列腺素1a(6-keto-PGF1a)含量明显升高(P<0.01),明显降低血栓烷B2(TXB2)含量(P<0.05),全蝎组的APTT﹑PT和TT较盐水对照组明显延长.结论:全蝎提取液有明显的抗......
作者:彭延古;雷田香;李路丹;付灿云 刊期: 2006- 04
-
FAT10基因表达与结直肠癌患者临床病理因素及预后的关系
结直肠癌(CCT)是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在消化道肿瘤中,其发病仅次于胃癌和食管癌而居第三位,在全球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呈上升趋势[1].有研究报道,我国CCT也是由低发趋向于高发,统计资料显示,我国2005年CCT发病数和死亡数分别达17.2万和9.9万,已超过美国[2].FAT10(Diubiquitin,双泛素)基因是近年来发现的与多种肿瘤的发生和发展密切相关的肿瘤相关基因,由165个氨基酸残基组......
作者:刘蓓;王琼;范军;贺玉娟;付军;孙幼芳;曾桃英 刊期: 2011- 02
-
缺血后处理改善微循环、减轻骨骼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实验研究
目的:观察缺血后处理(I-postC)对大鼠后肢骨骼肌微循环和缺血再灌注(I/R)损伤的影响.方法:健康雄性Wistar大鼠24只,随机分为3个实验组,即I/R组、I-postC组和预处理(IPC)组(n均=8),左后肢作为自身对照.无创动脉夹夹闭右侧股动脉4h,松夹再灌注2h建立大鼠后肢I/R模型.于再灌注结束时分别检测大鼠胫前肌血氧饱和度(StO2)、微循环、血流动力学变化以及骨骼肌湿、干重比......
作者:郭晓笋;刘秀华;张振英;刘凤英;胡维诚 刊期: 2007- 04
-
中国健康女性左室心肌综合指数与地理因素的关系
本刊编委,陕西师范大学旅游与环境学院健康地理研究所葛淼教授(通讯作者)指导硕士研究生韩啸(第一作者)等在《In‐ternationalJournalofBiometeorology》(2015,59(11):1557-1565,IF:3.246)发表了题为"Therelationshipbetweenleftven‐triclemyocardialperformanceindexofhealthy......
作者: 刊期: 2016- 02
-
川芎嗪对血瘀大鼠肠系膜淋巴微循环的影响
活血化瘀疗法在祖国医学中占有重要地位,大量基础与临床研究表明,活血化瘀中药川芎嗪能改善血液微循环和血液流变特性[1,2],但其对淋巴微循环的作用及对淋巴循环障碍性疾病的治疗未见报道.本文探讨川芎嗪对淋巴微循环的作用,拓展其应用范围,为临床治疗相关疾病提供新思路及理论依据.......
作者:张学锋;刘艳凯;牛春雨;姜华;赵自刚;张玉平;张静 刊期: 2004- 02
-
高血脂对纤溶系统活性的影响
高脂血症是一种常见的代谢性疾病,是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和冠心病的重要病因之一。研究表明血脂的上升会引起血液粘稠度增高,导致凝血系统发生相应改变,严重时会形成血栓。为探讨高脂血症与凝血系统的相关关系,我们对高脂血症患者血浆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t-PA)和纤溶酶原激活剂抑制物(PAI)活性进行测定,从而了解高脂血症与t-PA和PAI活性的相关关系。......
作者:居岭;王健 刊期: 2000- 04
-
脑梗死患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及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变化
脑梗死的发病率、致残率、死亡率都很高.其危险因素有高血压、高血糖、高血粘、高血脂、慢性炎症等.......
作者:邵晶莹 刊期: 2007- 02
-
STAT-1对急性胰腺炎大鼠胰腺组织ICAM-1表达的影响
目的:探讨信号转导与转录激活因子-1(STAT-1)在大鼠急性胰腺炎胰腺组织中不同时间点的变化及对细胞黏附分子-1(ICAM-1)表达的影响.方法:36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O组)和急性胰腺炎模型组(AP组).胆胰管逆行注射5%牛磺胆酸钠制备急性胰腺炎模型.造模后3、6、12h取材,同时观察胰腺组织病理评分,免疫组化SABC法检测不同时间点胰腺组织磷酸化STAT-1和ICAM-1的......
作者:皮勇;张昌威;王卫星 刊期: 2009- 01
-
妊娠高血压综合征患者血液流变性和C-反应蛋白水平变化
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妊高征)是一种常见的严重影响母婴安全的疾病,常伴有血液流变学的改变.妊高征的病理过程可诱发血管内皮损伤或继发炎症,使C-反应蛋白(C-reactiveprotein,CRP)升高,进而引起心血管疾病[1].本文报道妊高征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及血浆CRP水平变化,为临床诊治妊高征提供参考.......
作者:张晓群;杨绿舜 刊期: 2009- 03
动态资讯More >
- 1 4032例肾脏疾病患者血清胱抑素C检测结果分析
- 2 糖基化终末产物对大鼠骨髓来源内皮祖细胞增殖、凋亡和管腔形成的影响
- 3 高脂血症对大鼠主动脉内皮细胞Bax、Bcl-2蛋白表达的影响
- 4 中西药配合电脑激光血管内照射预防性治疗高粘血症
- 5 激光多普勒血流测定对真皮下血管网皮瓣监测的临床意义
- 6 78例妊娠高血压综合征患者血液流变性观察
- 7 冠心病患者细胞内抗氧化物含量的检测分析
- 8 深静脉血栓形成相关因子基因多态性研究进展
- 9 医研信息
- 10 100例健康人不同部位体表血流量的测量
- 11 白癜风患者甲襞微循环的变化分析
- 12 2型糖尿病患者视网膜病变与视黄醇结合蛋白4和胰岛素抵抗的相关性研究
- 13 小鼠肺脏微血栓形成模型的建立及评估
- 14 悼念我的尊师BW.Zweifach教授
- 15 糖尿病足部感染患者血液超敏C反应蛋白和纤维蛋白原浓度变化
- 16 CD51+内皮微泡是高血压伴肥胖患者的内皮细胞损伤标记之一
- 17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患者血小板参数及血液流变性的检测分析
- 18 针灸对穴区皮内微血管舒缩振幅的影响
- 19 《微循环学杂志》网上投稿方法简介
- 20 氢气饱和生理盐水抑制 ROS/NF-κB 通路激活、减轻重症急性胰腺炎大鼠肾损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