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简介

               本刊是中国第一本在国内外公开发行、有较多特色和较大影响的微循环、血液流变学专业学术期刊。本刊立足于科研前沿、深入报道该学科基础和临床新进展、荟萃国内外多学科最新医研成果,兼顾推广、普及和提高。本刊形态新颖,内容丰富,栏目设置合理,信息渠道畅通,作者群稳定,编辑经验丰富,论文发表周期短,质量较高,深爱广大科研人员和医务工作者欢迎和好评。                

点击详情 >

主管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单位: 武汉大学人民医院,中国病理生理学会微循环专业委员会

出版部门: 《微循环学杂志》编辑部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号: ISSN 1005-1740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号: CN 42-1321/R

邮发代号: 38-201

出版周期 季刊

创刊时间 1991

出版地区 湖北

出版地区 湖北

订购价格 140.00

杂志荣誉 湖北省科学技术期刊“先进集体”(99-00)

电子信箱: mlunwen@163.com或mlunwen@126.com

往期目录

首页>微循环学杂志
  • 杂志名称:微循环学杂志
  •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 主办单位:武汉大学人民医院,中国病理生理学会微循环专业委员会
  • 国际刊号:1005-1740
  • 国内刊号:42-1321/R
  • 出版周期:季刊
期刊荣誉:湖北省科学技术期刊“先进集体”(99-00)期刊收录:上海图书馆馆藏, 知网收录(中), 万方收录(中), 维普收录(中), 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 国家图书馆馆藏
微循环学杂志2001年第2期文章
  •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对培养内皮细胞VEGF受体表达的影响

    目的:为探讨VEGF对培养内皮细胞(EC)VEGF受体表达的影响。方法:将培养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随机分为4组:(1)正常对照组:(2)低氧培养组;(3)VEGF10ng/ml组;(4)低氧+VEGF10ng/ml组。HUVEC低氧培养参照Kuwara等介绍的方法并加以改进。HUVECVEGF受体的检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结果:采用简易低氧培养法,48h内培养液氧分压维持在58mmH......

    作者:郝亚荣;李庚山;杨波;赵志明;黄从新 刊期: 2001- 02

  • 糖尿病大鼠心肌血管紧张素Ⅱ和一氧化氮的动态变化

    目的:观察糖尿病大鼠心肌局部血管紧张素Ⅱ(AngⅡ)和一氧化氮(nitricoxide,NO)的动态变化。方法:实验动物分为三月对照组和糖尿病组各8只;六月对照组和糖尿病组各10只;分别于3个月、6个月杀栓,测定AⅡ、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NO的含量和一氧化氮合酶(iNOS)的表达。结果:糖尿病大鼠心肌局部AngⅡ、ACE三个月时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六个月时明显增高,呈动态增加;血浆A......

    作者:王国宏;袁申元;边延涛 刊期: 2001- 02

  • 局部振动对循环系统内分泌激素影响的实验研究

    目的:探讨局部振动对家兔循环系统内分泌激素的影响及其意义。方法:将家兔随机分为A组(接振强度49m/s2)、B组(接振强度15.31m/s2)、C组(接振强度26.26m/s2)和1个对照组,分别于接振后不同接振前和接振后10天、20天和30天测定各组家兔血浆内皮素、心钠素及血清血管紧张素Ⅱ的浓度。结果:随接振时间延长和接振强度增大,各组血浆内皮素、心钠素及血清血管紧张素Ⅱ的浓度较接振前和对照组均......

    作者:林立;张强;郭子林;曾晓立;聂继池;王林 刊期: 2001- 02

  • 冷习服对重度冻伤地鼠颊囊微循环的影响

    目的:观察冷习服地鼠颊囊冻伤前后微循环的变化,为探讨冷习服机理提供依据。方法:在恒温观察舱内,通过电视摄录系统先观察冷习服及对照组地鼠颊囊微循环,然后分别冻结各组地鼠颊囊,再连续观察冻结融化后微循环的改变2h。结果:冻伤后各组地鼠颊囊微循环均出现明显障碍;冷习服组微循环恶化的程度明显轻于对照组。结论:冷习服地鼠微循环系统发生了适应性改变,这是增强机体抗冻能力的重要因素之一。......

    作者:杨增仁;刘嘉瀛;颜培华 刊期: 2001- 02

  • 脑缺血再灌注后血栓形成与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的变化

    目的:在动物活体模型上,连续观察脑缺血/再灌注时脑软膜微血管内血栓形成的过程并测量缺血/再灌注不同时期血浆纤维蛋白原的变化。方法:用夹闭沙土鼠双侧颈总动脉的方法复制脑缺血再灌注模型。颈动脉注入0.067%异硫氢酸荧光黄(FITC)0.2ml后,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脑软膜微血管内血栓形成的过程,并在缺血15min、30min、再灌注30min、1h、6h时采血,用凝血酶凝固法测量血浆纤维蛋白原。结果:......

    作者:赵秀梅;刘育英;李健;邓新立 刊期: 2001- 02

  • 新型溶栓药-葡激酶对实验性脑微血栓溶栓效果的观察

    目的:探讨国产葡激酶对脑微血管富血小板血栓的溶栓效果。方法:在成功建立了金黄地鼠软脑膜微动脉富血小板血栓模型的基础上,通过显微—录像图像监视系统动态观察了双龙葡激酶三个剂量组的溶栓效果,并与生理盐水及尿激酶作对比,记录分析溶栓、再栓及出血等情况。结果:四个用药组均比生理盐水对照组有显著溶栓效果;双龙葡激酶三个剂量组均比尿激酶对照组有显著溶栓效果。结论:对于富血小板血栓,双龙葡激酶具有较好的溶解效果......

    作者:郑宏宇;李媛媛;赵汉青;张叔伦;徐广峰 刊期: 2001- 02

  • 刺激中缝背核观察尼莫地平及颈交感神经对家兔脑皮质微血流的影响

    目的:探讨电刺激兔中缝背核(DRN)对家兔脑皮质微血流的影响及其机理。方法:应用氢清除法测定局部脑组织血流(rCBF)及观测软脑膜血管微循环。结果:电刺激DRN后脑皮质rCBF减少44.2%(P<0.01),软脑膜微动脉管径缩小,血流速度减慢,而尼莫地平可取消其作用。切断颈交感神经后再刺激DRN,rCBF减少15.8%(P<0.05)。结论:电刺激DRN可导致脑皮质微动脉收缩,局部血流减少。尼莫地......

    作者:房玉珍;陈连壁;夏作理;高美常;杨明峰 刊期: 2001- 02

  • AngⅡ介导的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与迁移效应的实验研究

    目的:探讨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单克隆抗体(MCP-1mcAB)或拮抗血管紧张素Ⅱ(AngⅡ)介导的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s)增殖与迁移效应的可能性,为防治动脉硬化(AS)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方法:采用改良的Boyden小室法检测VSMCs的迁移效应;以MTT法、3HTdR掺入法、3H-脯氨酸标记法和VSMCs计数评价VSMCs的增殖效应;将培养的VSMCs分为5组:2%胎牛血清(2%FCS)组、......

    作者:何作云;李爱民 刊期: 2001- 02

  • 老年人不同高血压类型与血液流变性变化的关系

    为了探讨老年人高血压类型与血液流变性的变化关系,我们对146例老年高血压病患者,检测其血液流变性的有关指标,并结合高血压的类型进行分析,现报告如下.......

    作者:侯延丽 刊期: 2001- 02

  • Ⅱ型糖尿病患者血液流变性的变化及意义

    糖尿病是一种慢性进行性疾病,可导致多种并发症,多数患者血液流变性异常,表现为不同程度的高粘滞血症及微循环障碍,本文对150例Ⅱ型糖尿病患者的血液流变性进行观察,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吕程;史敬林 刊期: 2001- 02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