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简介
本刊是中国第一本在国内外公开发行、有较多特色和较大影响的微循环、血液流变学专业学术期刊。本刊立足于科研前沿、深入报道该学科基础和临床新进展、荟萃国内外多学科最新医研成果,兼顾推广、普及和提高。本刊形态新颖,内容丰富,栏目设置合理,信息渠道畅通,作者群稳定,编辑经验丰富,论文发表周期短,质量较高,深爱广大科研人员和医务工作者欢迎和好评。
点击详情 >主管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单位: 武汉大学人民医院,中国病理生理学会微循环专业委员会
出版部门: 《微循环学杂志》编辑部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号: ISSN 1005-1740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号: CN 42-1321/R
邮发代号: 38-201
出版周期 季刊
创刊时间 1991
出版地区 湖北
出版地区 湖北
订购价格 140.00
杂志荣誉 湖北省科学技术期刊“先进集体”(99-00)
电子信箱: mlunwen@163.com或mlunwen@126.com

- 杂志名称:微循环学杂志
-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 主办单位:武汉大学人民医院,中国病理生理学会微循环专业委员会
- 国际刊号:1005-1740
- 国内刊号:42-1321/R
- 出版周期:季刊
-
大鼠脑内组织通道对物质传递的性质研究
目的:探讨大鼠脑内组织通道对物质传递的性质。方法:建立并运用活体注射标记物连续冰冻切片法,将不同分子量的荧光标记物活体定位注入Wistar大鼠脑的不同部位。然后,以荧光团体积定量,比较荧光标记物扩散的形态范围的部位差异以及分子量差异,并与脑组织显微结构结合分析。结果:荧光标记物首先沿神经纤维扩散,并可沿胼胝体到达对侧大脑,扩散的速度范围大于在皮质;小分子量的荧光素钠比大分子量的FITC标记右旋糖酐......
作者:王俊华;田牛;郑世荣;韩岳 刊期: 2001- 03
-
在高温环境中分娩鼠的泌乳机理研究
目的:探讨高温环境对乳汁分泌的影响。方法:Wistar大鼠分娩后随机分6组。①实验(高温)组。②对照(基础气象)组。③高温耐力组。④对照耐力组。⑤高温乳鼠组。⑥对照乳鼠组。结果:微循环变化:微血管管径高温组较对照组增大(P<0.05);微血管密度高温组较对照组无差异(P>0.05);流态高温组为粒流、粒缓流、虚线状,对照组为线流;高温组有红细胞聚集,偶见白色微检。耐力实验二组有差异(P<0.05)......
作者:张丽敏;刘育英;何文娟;张淑珍 刊期: 2001- 03
-
机械挤压对大鼠血管内皮细胞一氧化氮合酶表达的调节作用
目的:探讨机械挤压大鼠腿部致微循环改变与一氧化氮合酶(NOS)表达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间歇性气囊挤压袋(IPC)挤压大鼠腿部。将25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4个IPC实验组和3个模拟组,4个IPC组分别挤压0.5、1、5h和挤压1h再等待4h,3个模拟实验组处理方法与IPC组相同但不挤压。应用RT-PCR、WestenrBlot和免疫组化方法检测了IPC作用前后,挤压部位的肌肉——胫前肌(AT)和......
作者:谭湘陵;陈隆恩;齐文宁;Anthony V Seaber;James R.Urbaniak 刊期: 2001- 03
-
熊胆冻干粉针剂对失血性休克大鼠肠系膜微循环的影响
目的:观察熊胆注射液对失血性休克大鼠平均动脉血压(MABp)和存活时间的影响及其对失血性休克大鼠肠系膜微循环的作用。方法:将Wistar系失血休克大鼠随机分2组:实验组(BBI组)静脉滴注18mg/kg熊胆注射液36ml/kg;对照组(NS组)给予等容量的生理盐水。分别记录放血前、放血60mm、给药抢救30min、60mtn时MABp和各微循环指标的动态变化以及存活时间。结果:(1)休克时各组MA......
作者:朴英实;金京春;朴日龙;金贵善;李永淳 刊期: 2001- 03
-
爆炸冲击波对肺微血管内皮细胞损伤作用的病理学观察
目的:通过观察爆炸冲击波对肺微血管内皮细胞的损伤,了解伤后微循环功能变化的病理学基础。方法:采用爆炸冲击波对兔损伤动物模型以及对培养肺微血管内皮细胞损伤体外模型,从光镜、电镜水平上观察内皮细胞病理学变化。结果:光镜下的主要表现为肺泡出血、肺泡隔断裂、肺大泡形成以及肺间质水肿,电镜下可见肺微血管内皮细胞肿胀致使血管腔狭窄,内皮细胞间裂隙增宽,核肿胀、异染色质增多,以及线粒体肿胀、嵴排列混乱等病理变化......
作者:王建民;王正国;朱佩芳;李兵仓;张良潮 刊期: 2001- 03
-
病毒性肝炎的甲襞微循环探讨
为了探讨病毒性肝炎与甲襞微循环之间的关系,本室对184例病毒性肝炎患者进行了甲襞微循环观察,并与40例健康人进行了比较.1资料与方法1.1资料全部病例均来源于本院确诊为病毒性肝炎的住院患者.按1995年(北京)第五次全国传染病与寄生虫病学术会议修订的[1]分型.有急性病毒性肝炎86例,其中男性57例,女性29例,年龄17~59岁,平均年龄30.69岁;慢性病毒性肝炎69例,其中男性55例,女性14......
作者:郝少银 刊期: 2001- 03
-
脑梗塞患者红细胞压积测定
脑梗塞(CI)从病因来看,血液粘稠度引人注目.加强对CI的监测很有必要.监测手段优劣直接对本病有一定的影响,尤其是监测手段简单、准确、便宜在当前医疗改革中更让人接受.本文试图就红细胞压积(HCT)与CI发生、发展关系,能否作CI的监测手段作探讨.......
作者:周杰;甘结友 刊期: 2001- 03
-
海王降纤酶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疾病血液流变性变化
降纤酶是近年来我国采用生物技术从蛇毒内提炼的单一成分抗栓酶制剂,在临床治疗急性脑梗塞已有明显疗效.为了研究降纤酶对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我们测定海王降纤酶治疗高粘滞血症的缺血性脑血管疾病中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和腔隙性脑梗塞二种疾病前后的血液流变性变化.......
作者:彭军;曾静香;吴银霞 刊期: 2001- 03
-
长期口服避孕药妇女血液流变性变化
口服避孕药(OC)以其高效、安全、方便的特点已成为国内外广泛应用的节育方法之一.但OC对妇女血液流变性是否存在影响至今国内未见报道.本方对OC妇女进行了血液流变性的检测,并探讨其与OC时间长短的关系.......
作者:陈华;丁福荣;陈静琴;孙慧瑾;郭宁 刊期: 2001- 03
-
脑出血后血液流变学指标变化分析
脑出血是危害人类健康的常见病,因有发病率、死亡率、致残率三高特征,我院从1996年8月至1999年12月对经过脑CT扫描证实有脑出血患者104例均经血液流变检测.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
作者:杨望平;于戈群 刊期: 2001- 03
动态资讯
- 1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患者血液系统实验室指标变化
- 2 蝮蛇抗栓酶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和心肌缺血患者的疗效观察
- 3 海洛因依赖者补体C3、C4和血液流变学指标的检测分析
- 4 脑损伤后炎症反应与白细胞介素8
- 5 氟伐他汀对缺血再灌注损伤兔心肌细胞间粘附分子的影响
- 6 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血浆内皮素水平昼夜节律变化的研究
- 7 琥珀酸索利那新片联合行为疗法对成年人原发性夜间遗尿症的疗效
- 8 100例健康人不同部位体表血流量的测量
- 9 藻酸双酯钠(PSS)对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血液流变性的影响
- 10 046 糖尿病肠病患者血液流变性改变及抗凝活血化瘀对糖尿病的临床意义
- 11 黄芪注射液对慢性肺心病急性期患者血液流变性的影响
- 12 糖尿病人甲襞微循环分析
- 13 老年心、脑血管病血脂和血液流变性变化的相关性
- 14 结缔组织生长因子在心肌纤维化中的作用
- 15 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IL-1β、IL-6、TNF-α水平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 16 中药髓复康对脑脊髓损伤大鼠血液流变性的实验研究
- 17 中医对糖尿病微循环障碍的认识和治疗
- 18 冠心病患者D-二聚体和甘油三酯及脂蛋白(α)水平分析
- 19 抑制蛋白激酶D1表达水平对高糖诱导心肌细胞凋亡的影响及作用机制
- 20 血液灌流联合连续静脉-静脉滤过治疗高脂血症性重症急性胰腺炎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