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简介
本刊是中国第一本在国内外公开发行、有较多特色和较大影响的微循环、血液流变学专业学术期刊。本刊立足于科研前沿、深入报道该学科基础和临床新进展、荟萃国内外多学科最新医研成果,兼顾推广、普及和提高。本刊形态新颖,内容丰富,栏目设置合理,信息渠道畅通,作者群稳定,编辑经验丰富,论文发表周期短,质量较高,深爱广大科研人员和医务工作者欢迎和好评。
点击详情 >主管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单位: 武汉大学人民医院,中国病理生理学会微循环专业委员会
出版部门: 《微循环学杂志》编辑部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号: ISSN 1005-1740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号: CN 42-1321/R
邮发代号: 38-201
出版周期 季刊
创刊时间 1991
出版地区 湖北
出版地区 湖北
订购价格 140.00
杂志荣誉 湖北省科学技术期刊“先进集体”(99-00)
电子信箱: mlunwen@163.com或mlunwen@126.com

- 杂志名称:微循环学杂志
-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 主办单位:武汉大学人民医院,中国病理生理学会微循环专业委员会
- 国际刊号:1005-1740
- 国内刊号:42-1321/R
- 出版周期:季刊
-
大蒜素对血管内皮细胞脂质过氧化损伤的保护作用
目的:观察大蒜素对培养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脂质过氧化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将HUVEC分成空白组、对照组和实验组,实验组分别用终浓度为5μg/ml、10μg/ml、20μg/ml、50μg/ml的大蒜素培养液预处理后,再加入浓度为006mmol/L的联胺37℃孵育2h,用扫描电镜观察细胞的形态,同时测定细胞培养液中一氧化氮(NO)、丙二醛(MDA)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含量。结果......
作者:林桂珍;林国生;李庚山 刊期: 2001- 04
-
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微血管通透性变化
目的:了解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微血管通透性的变化。方法:用暂时性脑缺血的大鼠模型,以右旋糖酐分子为示踪剂对缺血再灌注后微血管通透性的变化进行观察。结果:电镜下见缺血1h和再灌注后1、2、3、4、6、9、12h各时点均可见右旋糖酐颗粒穿出血管外,微血管通透性增高有二个高峰,一是单纯缺血1h,另一是再灌注6h以后。胞浆内出现的大量吞饮小泡,细胞间连接的增宽和开放,内皮细胞胞膜表面的凹陷及多量微绒毛的出现......
作者:柏宏伟;李向红;宋欣;侯宁 刊期: 2001- 04
-
阿魏酸钠对TNF-α致内皮细胞NF-κB和ICAM-1表达的影响
目的:探讨阿魏酸钠对TNFα致内皮细胞NF-κB和ICAM-1表达的影响及可能机制。方法:通过免疫组化技术观察阿魏酸钠对TNFα对培养内皮细胞(ECV304)的NF-κB和ICAM-I表达的影响。结果:TNFα能使细胞核内NF-κB及细胞表面ICAM-1表达明显增高,阿魏酸钠和TNF-α共同作用后,可使内皮细胞核内NF-κB及细胞表面ICAM1表达显著降低。结论:阿魏酸钠可显著减轻TNF-α所致内......
作者:严明;欧阳静萍;刘永明;涂淑珍;王保华;杨静薇 刊期: 2001- 04
-
大鼠烧伤后内皮素和一氧化氮在早期肝脏损伤中的作用
目的:观察烧伤早期肝脏微循环的变化,探讨内皮素(ET)和一氧化氮(NO)对肝脏微循环的影响。方法:复制30%TBSⅢ度烧伤大鼠模型,测定烧伤前及烧伤后1、3、6、12、24和48h肝有效血流量(EHBF)和肝组织内NO和ET量以及观察肝脏病理变化。结果:烧伤后肝EHBF迅速下降,肝脏ET及NO含量明显增加,肝组织ET含量与EHBF呈显著负相关。结论:烧伤早期肝组织ET及NO含量增高,二者合成与释放......
作者:黄宏;王建民;陈菁;李兵仓;陈林 刊期: 2001- 04
-
63例中老年高血压甲襞微循环对比观察
为了解中老年高血压甲襞微循环改变及其特点,笔者于1999年10月~11月对63例中老年高因压进行了甲襞微循环检测,同时与61例健康中老年进行了对比观察.......
作者:胡志祥;蔡帮才 刊期: 2001- 04
-
98例脑梗塞患者的血液流变学指标及血脂分析
脑功能和脑代谢主要依赖于氧的供应,正常人脑血流量降低时脑组织通过代偿机制从血液中获得更多的氧来维持,脑梗塞(CI)时,脑缺血中心区局部脑血流量低到正常人20%以上,脑组织就会出现不可逆的损伤[1].血流变学是研究血流变性质,反映组织灌注和微循环阻力的重要参数,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异常,引起机体血流循环障碍,能够反映CI患者脑血流量降低之前兆,这一点被许多专家学者所肯定[2,3].其中尤以血液粘度为重要......
作者:邓演超;代秀安 刊期: 2001- 04
-
白癜风患者甲襞微循环的变化分析
白癜风是一种局部黑素细胞破坏引起的后天性色素脱的皮肤病.据报道[1]我国人群患病率为01%~0.2%.微循环是循环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病理生理变化涉及临床较多疾病的发生、发展和转归,为此,我们对白癜风患者甲襞微循环进行观察,并对其结果与正常人进行对比分析,旨在探讨白癜风患者甲襞微循环改变及其病理生理学意义.......
作者:林国通;王运武;许晓玲;宋小娟;陈军宣 刊期: 2001- 04
-
357例高血压患者血液流变性观察
血液流变性改变在高血压病情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它也是冠心病、脑卒中的主要部分因素之一.我们对357例高血压患者进行了血液流变学的检测,并对其进行了分析.......
作者:曹苏敦 刊期: 2001- 04
-
吸烟对血浆iso-PGF2α、6-Keto-PGF1αTXB2的影响
众所周知吸烟有害于人体健康,特别对血管的影响较为明显,烟草的毒性成分能损害血管内皮细胞,使内皮因子失调,进而引起血液流变性异常和心脑血管疾病的产生,同时吸烟还可加重心脑血管疾病的临床症状.吸烟对心脑血管损伤的机理目前尚不清楚,为此本文通过对吸烟者体内血浆异构前列腺素(iss-PGF2α),前列环素和血栓素的代谢产物6-Keto-PGF1α和TXB2的测定进一步探讨吸烟对血管损伤等的作用机理.......
作者:居岭;王健 刊期: 2001- 04
-
多烯康对血浆脂蛋白水平和血液流变性的影响
本文报告应用多烯康治疗高脂血症100例,观察治疗前后血浆脂蛋白水平和血液流变性的变化.1资料与方法11病例选择血脂异常者100例(TCh、TG升高,HDL-C降低或三项中任何一项异常),均为我院门诊病人,男60例、女40例,年龄35~82岁,平均52岁.其中TCh(血清总胆固醇)异常者74例,TG(血清甘油三酯)异常者88例,HDL-C(高密度脂蛋白)异常者56例.合并冠心病38例,高血压30例、......
作者:魏君;乔玉香;张合长 刊期: 2001- 04
动态资讯
- 1 中国湖北地区汉族人群L-选择素基因P213S多态性研究
- 2 010 恢复血管反应性--治疗休克的新思路
- 3 MAAE方案治疗难治性及复发性急性白血病临床效果观察
- 4 008 抗氧化剂和NFκB对大鼠肺微血管内皮细胞iNOS表达的影响
- 5 <微循环学杂志>引用中文期刊情况初步调查
- 6 自配血液粘度质控物的应用
- 7 电针足三里对烫伤休克大鼠肠黏膜血流和微血管通透性的影响
- 8 血清降钙素原与C反应蛋白在骨伤感染中的应用
- 9 《微循环学杂志》第五届编辑委员会主编、副主编
- 10 纤维素-大豆蛋白混合膜与内皮细胞生物相容性的实验研究
- 11 大黄对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患者凝血功能的影响
- 12 补肾益气活血汤对多次助孕技术失败患者结局的影响
- 13 艾司西酞普兰合用匹维溴胺治疗肠易激综合征的临床疗效
- 14 老年人尿、血清渗透压与尿血渗比参考值测定及其与血液流变学指标的相关性研究
- 15 芪丹通脉片对家兔血小板聚集的影响
- 16 血液流变性的可视化测定方法及临床应用
- 17 川芎嗪对慢性压力超负荷大鼠动态肺损伤的保护作用
- 18 凝血酶注射法治疗股动脉假性动脉瘤对血液凝血功能的影响
- 19 高血压及其合并脑梗死患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变化
- 20 015 液体低切应力振荡流对血管内皮细胞转录因子NFκB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