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简介
本刊是中国第一本在国内外公开发行、有较多特色和较大影响的微循环、血液流变学专业学术期刊。本刊立足于科研前沿、深入报道该学科基础和临床新进展、荟萃国内外多学科最新医研成果,兼顾推广、普及和提高。本刊形态新颖,内容丰富,栏目设置合理,信息渠道畅通,作者群稳定,编辑经验丰富,论文发表周期短,质量较高,深爱广大科研人员和医务工作者欢迎和好评。
点击详情 >主管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单位: 武汉大学人民医院,中国病理生理学会微循环专业委员会
出版部门: 《微循环学杂志》编辑部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号: ISSN 1005-1740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号: CN 42-1321/R
邮发代号: 38-201
出版周期 季刊
创刊时间 1991
出版地区 湖北
出版地区 湖北
订购价格 140.00
杂志荣誉 湖北省科学技术期刊“先进集体”(99-00)
电子信箱: mlunwen@163.com或mlunwen@126.com

- 杂志名称:微循环学杂志
-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 主办单位:武汉大学人民医院,中国病理生理学会微循环专业委员会
- 国际刊号:1005-1740
- 国内刊号:42-1321/R
- 出版周期:季刊
-
内皮源性吲哚胺2,3过氧化酶对自体移植静脉桥狭窄的抑制作用
目的:观察内皮源性吲哚胺2,3-过氧化酶(IDO)对自体移植静脉桥狭窄的抑制作用.方法:成年长耳大白兔32只,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16只.实验组利用建立内皮细胞高表达IDO的颈静脉作为血管桥,对照组则利用质粒载体建立静脉桥.分离并切取2cm长颈外静脉,移植到自体同侧颈总动脉中.分别于术后当天、第7天、第14天和第21天取两组动物各4只,完整取下移植静脉桥,常规石蜡包埋,切片后分别行HE染色......
作者:肖永光;王贤灿 刊期: 2012- 04
-
血小板裂解液快速扩增人羊膜来源间充质干细胞
目的:研究人血小板裂解液(HPL)扩增的羊膜来源间充质干细胞(AMMSCs)的细胞生物学特征.方法:分别以含7%HPL和10%胎牛血清(FBS)的LG-DMEM培养介质扩增人AMMSCs,比较含HPL和FBS介质培养扩增的AMMSCs的形态、扩增效率、免疫表型和多向分化潜能.结果:含HPL和FBS培养介质扩增的AMMSCs形态和免疫表型类似.含HPL培养介质能显著加速间充质干细胞(MSCs)的扩增......
作者:董晶;聂李平;周宇;谢闻悦;李建新 刊期: 2012- 04
-
刀豆蛋白A对帕金森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分泌IL-10和IFN-γ的作用
目的:观察帕金森病(PD)病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经刀豆蛋白A(ConA)诱导培养后分泌白介素-10(IL-10)和干扰素-γ(IFN-γ)的能力.方法:23例PD患者分为早中期组(12例)和晚期组(11例),24例健康人群作为对照组,分离各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并用ConA诱导刺激.采用ELISA分别检测各组培养上清液中IL-10和IFN-γ含量.结果:对照组和早中期组PD患者经ConA诱......
作者:曹丹;李晓红;任艳 刊期: 2012- 04
-
吉西他滨对胰腺癌细胞株PANC-1中TMS1/ASC基因表达及启动子甲基化的影响
目的:观察吉西他滨(GEM)对胰腺癌细胞株PANC-1中甲基化诱导静止基因(TMS1/ASC)的表达及其启动子区甲基化的影响,并讨论其疗效机制.方法:将对数生长期PANC-1分为两组,以加入4.27μg/ml的GEM作用于PANC-1细胞者为实验组(GEM组),以不加GEM者为对照组,分别继续培养24h,采用DNA原位末端标记(TUNEL)法结合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两组PANC-1细胞凋亡和细胞核......
作者:薛晓婕 刊期: 2012- 04
-
过氧亚硝基阴离子对实验小鼠骨髓源内皮祖细胞的损伤作用
目的:观察过氧亚硝基阴离子(ONOO-)对实验小鼠骨髓源内皮祖细胞(EPCs)的体外损伤作用.方法:无菌抽取4周龄雄性C57小鼠骨髓,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获取单个核细胞,EGM-2培养基诱导培养EPCs.用免疫荧光染色法进行EPCs表面标志物检测和功能试验鉴定EPCs,培养2~3代后用于实验.通过不同浓度的3-吗啉斯德酮亚胺(SIN-1,CONOO-供体)作用于EPCs24h,确定SIN-1的有效作......
作者:刘腾;侯丹丹;赵倩;王可;马璐;李笑;徐海波;王雯 刊期: 2012- 04
-
恶性肿瘤患者血小板电泳速度和甲襞微循环中白色微小血栓
目的:观察恶性肿瘤患者血小板数量、电泳速度、聚集功能以及甲襞微循环中白色微小血栓(WMT)和血液流态变化.方法:采集121例恶性肿瘤患者(恶瘤组)手术前抗凝静脉血,分别用血液分析仪检测血小板数量(PLT)、平均体积(MPV)、压积(Pct)和分布宽度(PDW);用细胞电泳技术观测血小板运动速度(PEV);用比浊法检测二磷酸腺苷(ADP)和肾上腺素(ADR)诱导的血小板5min大聚集率(Ma%);用......
作者:谢忠明;曾昭炜;苏汉桥;严翔 刊期: 2012- 04
-
2型糖尿病及糖调节受损诊断中的糖化血红蛋白切点分析
目的:分析糖化血红蛋白(HbA1c)在2型糖尿病(T2DM)及糖调节受损(IGR)诊断中的可能切点.方法:选择本院初次明确诊断为T2DM的患者,或具有T2DM高危因素而接受筛查的受检者共204例,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有关T2DM及IGR的诊断标准将其分为糖耐量正常(NGT)组、IGR组和T2DM组.分别测定各组HbA1c水平后,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分析HbA1c诊断T2DM及......
作者:熊陈岭;刘扬;李瑞炎;彭定辉;郑芳;陈薇;胡汉宁;涂建成 刊期: 2012- 04
-
急性脑卒中患者血清氧化应激指标测定及临床意义
目的:分析急性脑卒中患者氧化应激指标水平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生物化学方法检测90例急性脑卒中患者(病例组)和50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水平和总抗氧化能力(T-AOC),并将病例组进一步分为脑出血组和脑梗死组,比较两组氧化应激指标的差异.结果:病例组血清SOD和T-AOC水平明显降低,MDA水平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作者:张斯萌;王文;黄丹;杨曌;沈雪莉 刊期: 2012- 04
-
乙型肝炎病毒YMDD变异与病毒数量和药物治疗时间的关系
目的:分析服用抗病毒药物拉米夫定的乙肝患者乙型肝炎病毒(HBV)DNA的YMDD变异与病毒数量及药物治疗时间的关系.方法:以HBVDNA拷贝数105IU/ml为界线,将145例乙肝患者分为两组,分别对HBVYMDD各种变异模式的突变率进行比较.再根据HBV变异状态将患者分为未变异组、纯合变异组和杂合共生组三个组,将三组患者HBVYMDD突变率与治疗时间进行分析.采用荧光定量PCR检测HBV数量,采......
作者:徐志勇;陈婕;肖荣;朱凡 刊期: 2012- 04
-
心肌血流储备分数在冠状动脉临界病变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心肌血流储备分数(FFR)在冠状动脉临界病变处理中的意义.方法:经冠状动脉造影(CAG)证实单支血管病变程度介于50%~70%的临界病变心脏病患者24例,对狭窄血管行FFR测定,测量值FFR<0.75的患者行支架植入,FFR≥0.75的患者行药物治疗,8个月后比较两组患者的冠状动脉狭窄程度、FFR及心绞痛发生情况.结果:FFR<0.75组植入支架前后冠脉狭窄程度由(68.00±10.00......
作者:孙璇;刘华芬;王晓红;周文杰 刊期: 2012- 04
动态资讯
- 1 氦氖激光血管内照射与复方丹参联合治疗银屑病患者的血液流变性研究
- 2 螺内酯和缬沙坦对高血压大鼠心肌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的影响
- 3 哮喘和毛细支气管炎患儿血清总IgE与外周血嗜酸细胞的检测分析
- 4 吞噬细胞在脑淋12引流中的作用
- 5 自发性高血压幼鼠淋巴微循环自律运动特征
- 6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的血液流变性与甲襞微循环改变
- 7 甘特·布洛贝尔(Günter Blobel)荣获1999年度诺贝尔生理学/医学奖
- 8 眼球结膜微循环的临床检测与报告
- 9 AngⅡ介导的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与迁移效应的实验研究
- 10 妊娠相关性蛋白A、超敏C反应蛋白及D-二聚体用于早期诊断急性冠脉综合征
- 11 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脂蛋白(a)水平变化及其与胰岛素抵抗的关系
- 12 冠心病患者甲襞微循环的临床观察
- 13 颅骨缺损状态下区域血流速度变化
- 14 激光多普勒血流测定对真皮下血管网皮瓣监测的临床意义
- 15 纤维蛋白原活性测定在血液流变学检测中的作用及意义
- 16 750例异常ESR值和H-T曲线的检测分析
- 17 体外血栓形成对紫外线照射的效应
- 18 前胸部瘢痕疙瘩微血管的形态与分布
- 19 2型糖尿病患者血小板及其参数的变化
- 20 PCI前超负荷量氯吡格雷对ACS多支病变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