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简介

               本刊是中国第一本在国内外公开发行、有较多特色和较大影响的微循环、血液流变学专业学术期刊。本刊立足于科研前沿、深入报道该学科基础和临床新进展、荟萃国内外多学科最新医研成果,兼顾推广、普及和提高。本刊形态新颖,内容丰富,栏目设置合理,信息渠道畅通,作者群稳定,编辑经验丰富,论文发表周期短,质量较高,深爱广大科研人员和医务工作者欢迎和好评。                

点击详情 >

主管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单位: 武汉大学人民医院,中国病理生理学会微循环专业委员会

出版部门: 《微循环学杂志》编辑部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号: ISSN 1005-1740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号: CN 42-1321/R

邮发代号: 38-201

出版周期 季刊

创刊时间 1991

出版地区 湖北

出版地区 湖北

订购价格 140.00

杂志荣誉 湖北省科学技术期刊“先进集体”(99-00)

电子信箱: mlunwen@163.com或mlunwen@126.com

往期目录

首页>微循环学杂志
  • 杂志名称:微循环学杂志
  •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 主办单位:武汉大学人民医院,中国病理生理学会微循环专业委员会
  • 国际刊号:1005-1740
  • 国内刊号:42-1321/R
  • 出版周期:季刊
期刊荣誉:湖北省科学技术期刊“先进集体”(99-00)期刊收录:上海图书馆馆藏, 知网收录(中), 万方收录(中), 维普收录(中), 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 国家图书馆馆藏
微循环学杂志2011年第2期文章
  • Ghrelin对急性心肌梗死后大鼠心脏神经重构的影响及炎性因子的作用

    室性心动过速及心室颤动是导致冠心病、心肌梗死(MI)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在MI动物模型或人类研究中发现,异常的心脏神经增生及重构容易导致室性心律失常及心脏性猝死的发生[1].因此,改善MI后神经重构可能是防止恶性心律失常发生的有效途径.......

    作者:李军 刊期: 2011- 02

  • FAT10基因表达与结直肠癌患者临床病理因素及预后的关系

    结直肠癌(CCT)是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在消化道肿瘤中,其发病仅次于胃癌和食管癌而居第三位,在全球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呈上升趋势[1].有研究报道,我国CCT也是由低发趋向于高发,统计资料显示,我国2005年CCT发病数和死亡数分别达17.2万和9.9万,已超过美国[2].FAT10(Diubiquitin,双泛素)基因是近年来发现的与多种肿瘤的发生和发展密切相关的肿瘤相关基因,由165个氨基酸残基组......

    作者:刘蓓;王琼;范军;贺玉娟;付军;孙幼芳;曾桃英 刊期: 2011- 02

  • 白头翁汤中主要成分导入合谷穴对皮肤微血管舒缩振幅的作用

    白头翁汤出自张仲景的,由白头翁、黄连、黄柏、秦皮四味中药组成,具有清热解毒、凉血止痢之功效[1].白头翁汤发挥药效的物质基础是汤剂中的化学成分,主要为生物碱类、香豆素类、皂苷类等[2].近来有研究发现,这些中药成分的作用与提高微血管舒缩活动振幅之间有明显相关性.白头翁汤中具有提高微血管舒缩活动振幅作用的成分目前尚不清楚.本试验对白头翁汤及其主要成分舒缩微血管功效进行比较分析,为该汤剂有效成分的深入......

    作者:宣颖超;张涛;郭洋;吴洁;杨李健;穆祥 刊期: 2011- 02

  • 携带人Kif4和EGFP基因慢病毒表达载体构建

    自日本和美国研究小组先后用四种基因将小鼠[1]和人[2,3]的体细胞在体外重编程为诱导型多潜能干细胞(InducedPluripotentStemCells,iPSCs)以来,在短短4年多时间内,iPSCs的研究和关注度呈爆炸式增长.科学家将Octamer-4(Oct4)、Sox2、Kif4和c-Myc等基因导入动物和人类体细胞后,在体外重编程为iPSCs,并成功建立了一系列不同个体、不同疾病的特......

    作者:闫春江;李国炜;姚志芳;肖高芳;肖东 刊期: 2011- 02

  • 电针三阴交、血海对痛经模型大鼠子宫微循环的影响

    原发性痛经(PrimaryDysmenorrheal,PD)又称功能性痛经,是青春期女性常见病、多发病之一,是女性生殖器官无明显器质性改变的经行小腹疼痛,并随月经周期而发作的一种疾病.PD发病机制较多[1],包括子宫收缩异常、内分泌失调、神经和神经递质以及精神因素等.子宫微循环障碍也是痛经的主要发病机制之一[2].针刺作为一种有效减轻疼痛的方法,对PD治疗效果肯定,且无副作用,显示出一定的优势和发......

    作者:赵雅芳;李春华;嵇波;任晓暄;郭孟玮;苑鸿雯;张露芬;朱江 刊期: 2011- 02

  • 高糖培养人肾小球系膜细胞对JAK2/STAT1信号蛋白活化的影响

    糖尿病肾病(DiabeticNephropathy,DN)是糖尿病常见微血管病变,已成为导致慢性肾衰的主要原因,其发生发展机制尚未完全明确.近年来有研究提示,Janus激酶/信号转导子与转录激活子(JanusActivatedKinase-SignalTransducerandActivatorofTrancriptions,JAK/STAT)信号通路与系膜细胞的增殖、肥大及细胞外基质(Extra......

    作者:陈红敏;李竞;高凌;洪练 刊期: 2011- 02

  • 高糖培养人肾小球系膜细胞对TGF-β1、FN、Smad7表达的影响

    糖尿病肾病(DiabeticNephropathy,DN)是糖尿病常见的微血管并发症,是导致终末期肾病和糖尿病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1],虽然糖尿病患者的高血糖、高血脂、高血压有很多好的治疗控制方法,但DN的发病率仍然居高不下.因此,研究DN的发生机制和治疗方案是临床亟待解决的问题.Smad蛋白是目前唯一所知的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的胞内信号转导因子[2],Smad7是TGF-β1/Sm......

    作者:洪练;李竞;高凌;陈红敏 刊期: 2011- 02

  • 盐酸川芎嗪注射液对青霉素致痫大鼠血液流变学指标、血小板聚集率和血浆去甲肾上腺素水平的作用

    癫痫是一种由多种病因引起的慢性脑功能障碍综合征,以脑神经元异常放电所致的突发、短暂、反复中枢神经功能失常为特征.盐酸川芎嗪(Tetramethylpyrazine,TMP)是从川芎的生物碱中分离得到的有效单体,可透过血脑屏障,因其疗效好、副作用少而被广泛用于脑血管疾病的治疗.已有研究报道,TMP可明显降低全血高切粘度、低切粘度、血浆粘度、红细胞聚集性、红细胞压积,增加红细胞变形性,从而降低血液粘滞......

    作者:张霞;刘雨银;章正华;万楚成;夏云金;姜铧;张端莲 刊期: 2011- 02

  • 肾移植术后10天内受者血小板相关指标的动态变化

    临床上治疗尿毒症,肾移植效果明显优于透析,已成为终末期肾衰的主要治疗手段.尿毒症患者骨髓受到其代谢毒物(中分子物质、尿酸、肌酐)的作用后微环境改变,干细胞分化成熟障碍,红系、粒系、巨核系细胞增殖受限;血小板代谢紊乱,膜稳定性下降,血小板生成、超微结构、酶活性及功能受损,存活时间缩短,新生血小板严重降低或减慢[1].本文通过对72例尿毒症患者接受肾移植后10天内,58例无排斥反应和14例排斥反应患者......

    作者:唐希才;苏巧云;杨风啸;廖燕霞 刊期: 2011- 02

  •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甲襞微循环障碍与左室重构及心功能变化

    近20年来,随着冠脉介入手术的广泛应用,临床发现心脏表面的冠脉再灌注成功后,尽管残余狭窄很轻,但由于心肌微血管损伤和灌注障碍,该缺血区并不能得到充分的血液灌注,终导致心功能不能得到相应改善.因此,研究心肌微循环障碍就显得更为迫切,但限于目前条件,人们尚无法在人体内直接观察到心肌内微循环障碍.因此,本文通过观察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甲襞微循环(NFM)障碍程度,探讨其与AMI左室重构(LVR)及......

    作者:刘进;李玉杰;湛传琴;袁俊强;周继勤 刊期: 2011- 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