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简介
本刊是中国第一本在国内外公开发行、有较多特色和较大影响的微循环、血液流变学专业学术期刊。本刊立足于科研前沿、深入报道该学科基础和临床新进展、荟萃国内外多学科最新医研成果,兼顾推广、普及和提高。本刊形态新颖,内容丰富,栏目设置合理,信息渠道畅通,作者群稳定,编辑经验丰富,论文发表周期短,质量较高,深爱广大科研人员和医务工作者欢迎和好评。
首页>微循环学杂志

- 杂志名称:微循环学杂志
-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 主办单位:武汉大学人民医院,中国病理生理学会微循环专业委员会
- 国际刊号:1005-1740
- 国内刊号:42-1321/R
- 出版周期:季刊
期刊荣誉:湖北省科学技术期刊“先进集体”(99-00)期刊收录:上海图书馆馆藏, 知网收录(中), 万方收录(中), 维普收录(中), 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 国家图书馆馆藏
核素心肌灌注显像对缺血性心脏病的诊断作用
侯凤丽(综述);支继新(审校)
关键词:核素心肌灌注显像, 缺血性心脏病, 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 发射计算机, 诊断, 运动负荷试验, 灵敏度, 检测, 存活心肌, 中心, 运动性, 药物, 心脏负荷试验, 图像, 特异性, 算机断层扫描, 评估, 临床, 控制台, 晶体
摘要:缺血性心脏病(IHD)被分为原发性心脏骤停心绞痛、心肌梗死、心力衰竭和心律失常,已成为导致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如何早期明确诊断 IHD日益受到重视,因其关系到患者的早期治疗及预后,而存活心肌、顿抑心肌、冬眠心肌及坏死心肌的检测是诊断的关键。核素心肌灌注显像(MP I )不仅可以明确其诊断,而且对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及范围也具有良好的判断作用,还能够对心肌活性及坏死情况给予较准确评估,从而有助于预测疗效及远期预后。用于 MP I 的主要方法和仪器包括数字化三维断层显像技术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SPECT)、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PET)和计算机断层扫描(CT)以及心肌灌注、代谢显像、分子影像、心脏受体显像等,常用的放射性核素主要包括201铊(201 TI)、99锝(99m Tc)、43钾(43 K)、82铀(82 Rb)[1];常用的检查方式主要包括静态与动态显像、平面与断层显像、局部与全身显像、运动与静息显像。为了提高检查灵敏度,常常加作心脏负荷试验,包括药物与运动负荷试验,常用的负荷药物主要为腺苷和多巴酚丁胺。大量临床观察表明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ECT)对 IHD具有很高诊断价值,其中 PET 更是被公认为检测存活心肌的金标准[2],只是由于 PET 的价格昂贵,限制了其作为常规检测的可能性,SPECT 价格远低于PET,而检测心肌存活性的敏感性还高于 PET,所以在临床上有逐渐取代PET的趋势[3]。已有丰富的文献支持其能有效预测和评估 IHD预后[4]。还有研究显示,运动性 MPI 检查与心电图运动试验比较具有更高灵敏度及特异性[5],成为公认的可靠诊断 IHD 的无创性方法;药物负荷性与运动负荷性试验 MP I的灵敏度及特异性无明显差别[6]。李殿实等[7]还报道,运动性 MPI后期门控99 Tcm甲氧基异丁基腈(MIBI)心肌 SPECT诊断多支冠脉病变与冠脉造影相比,准确性亦无统计学差异,故 MPI 成为目前 IHD诊断和评估风险、预后的首选方法。本文综述 MP I临床应用和研究进展。统程序的中心控制台组成,探头的作用是收集从不同靶器官发射出来的γ射线,经晶体光放大后有序排列于晶体表面的光导面上,大量的晶体光束同时转变成电脉冲信号后被译码器破译并输送到计算机,然后经计算机转换成有效的数字模式并储存起来;中心控制台则将不同信号来源的像素点投射在屏幕上,初步形成二维图像,然后以靶器官为中心多平面采集获得三维图像,即 ECT 图像。目前,ECT 主要包括PET及 SPECT[8]。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