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简介
本刊是中国第一本在国内外公开发行、有较多特色和较大影响的微循环、血液流变学专业学术期刊。本刊立足于科研前沿、深入报道该学科基础和临床新进展、荟萃国内外多学科最新医研成果,兼顾推广、普及和提高。本刊形态新颖,内容丰富,栏目设置合理,信息渠道畅通,作者群稳定,编辑经验丰富,论文发表周期短,质量较高,深爱广大科研人员和医务工作者欢迎和好评。
首页>微循环学杂志

- 杂志名称:微循环学杂志
-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 主办单位:武汉大学人民医院,中国病理生理学会微循环专业委员会
- 国际刊号:1005-1740
- 国内刊号:42-1321/R
- 出版周期:季刊
期刊荣誉:湖北省科学技术期刊“先进集体”(99-00)期刊收录:上海图书馆馆藏, 知网收录(中), 万方收录(中), 维普收录(中), 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 国家图书馆馆藏
影响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的流体力学因素研究进展
武晓玲;赵瑾;迟路湘
关键词: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 稳定性, 流体力学, 颈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 缺血性脑血管病, 缺血性脑卒中, 剪切力, 治疗措施, 脂质沉积, 血流状态, 细胞损害, 文献研究, 危险因素, 破裂机制, 关键因素, 分叉部, 预防, 循环, 内皮, 局部
摘要:颈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是缺血性脑卒中重要危险因素.阐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发生、发展及斑块破裂机制对于寻求有效的治疗措施、预防缺血性脑血管病发生至关重要.目前文献研究表明,血管分叉部位低剪切力的产生是颈动脉粥样硬化发生的关键因素.在这一部位,降低的剪切力使内皮细胞损害,脂质沉积,从而脂纹形成,形成的脂纹进一步改变局部的血流状态,因而斑块进一步增大,形成一个恶性循环[1].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