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简介
本刊是中国第一本在国内外公开发行、有较多特色和较大影响的微循环、血液流变学专业学术期刊。本刊立足于科研前沿、深入报道该学科基础和临床新进展、荟萃国内外多学科最新医研成果,兼顾推广、普及和提高。本刊形态新颖,内容丰富,栏目设置合理,信息渠道畅通,作者群稳定,编辑经验丰富,论文发表周期短,质量较高,深爱广大科研人员和医务工作者欢迎和好评。
点击详情 >主管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单位: 武汉大学人民医院,中国病理生理学会微循环专业委员会
出版部门: 《微循环学杂志》编辑部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号: ISSN 1005-1740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号: CN 42-1321/R
邮发代号: 38-201
出版周期 季刊
创刊时间 1991
出版地区 湖北
出版地区 湖北
订购价格 140.00
杂志荣誉 湖北省科学技术期刊“先进集体”(99-00)
电子信箱: mlunwen@163.com或mlunwen@126.com

- 杂志名称:微循环学杂志
-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 主办单位:武汉大学人民医院,中国病理生理学会微循环专业委员会
- 国际刊号:1005-1740
- 国内刊号:42-1321/R
- 出版周期:季刊
-
筋骨宁搽剂对小鼠实验性微循环障碍的影响
为观察筋骨宁搽剂对小鼠实验性微循环障碍的作用,应用肾上腺素造成小鼠微循环障碍血瘀证模型模拟应激,肾上腺素造成广泛的微动脉收缩、血流减慢或停止.造成模型后,观察筋骨宁搽剂对小鼠耳廓微循环的影响.结果表明筋骨宁搽剂对肾上腺素造成的小鼠微动脉收缩有抑制作用,并抑制血流的减慢,使血流状态得到改善,并可扩张血管、促进血流,对用肾上腺素引起的微循环障碍有良好的预防和改善的作用.......
作者:刘剑刚;许秀森;崔艳英;李璐 刊期: 1999- 02
-
中西医结合治疗对肺心病急性发作期血液流变性的影响
目的:分析中西医结合疗法对肺心病急性发作期血液流变性的影响.方法:60例肺心病急性发作期患者在使用控制肺部感染、强心、利尿、扩管、纠酸等常规西医治疗的同时,加用活血化瘀、通络的中药方剂;同时设48例单纯采用西医常规治疗的同类患者进行对照.二组均于治疗前后检测血液流变学指标.结果:中西医结合治疗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6.67%,明显好于单纯西医治疗组的总有效率83.4%(P......
作者:董杏初;刘福海;汪建亚;徐宗欣;丁新月;杨和清;张立伟 刊期: 1999- 02
-
微循环与中医中药研究
微循环是机体循环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医学科学近三十年来发展起来的新的边缘学科.其病理生理变化基本涉及到临床较多疾病的发生、发展和转归,因此愈来愈被医学工作者所重视,为多种学科所应用.......
作者:王殿俊 刊期: 1999- 02
-
天年素医用功能敷料(骨折垫)对儿童骨折愈合作用的临床观察
天年素医用敷料是一种新型功能卫生材料,由一种无机复合材料(天年素)加入粘胶纤维中,采用先进工艺制备而成.它能吸收人体和周围环境的能量,释放主要在远红外波段的电磁波,改善人体微循环.国内几家医院报告它具有消炎、消肿,促进伤口愈合的作用.本文将之应用于儿童骨折病例,以观察它对骨折愈合的影响.......
作者:朱振华;张建立;阎桂森;范源 刊期: 1999- 02
-
新作推介--<医学科研设计基本方法>
......
作者: 刊期: 1999- 02
动态资讯
- 1 不稳定型心绞痛血液流变性障碍及脉络宁的治疗作用
- 2 胃溃疡患者红细胞免疫功能变化的临床意义
- 3 复方丹参注射液对肝硬化患者甲襞微循环及肝门脉血流动力学影响的临床研究
- 4 031 肺心病的血液流变学研究
- 5 三峡地区不同年龄体检人群血脂和血液流变学指标的检测分析
- 6 195例异位妊娠临床分析
- 7 大肠癌患者VEGF和NO血清水平及其与恶变程度的关系
- 8 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变化与原发性高血压肾损伤的关系
- 9 三黄生肤油联合硫化氢对糖尿病足模型大鼠的治疗作用
- 10 早期动脉血乳酸水平和乳酸清除率对评估严重脓毒症患者预后的临床价值
- 11 脂质、血红蛋白、胆红素标本对乙肝病毒DNA荧光定量测定的影响
- 12 肾缺血再灌注损伤中微血管损伤防治的研究进展
- 13 腔隙性脑梗塞患者的高粘血症与高凝状态
- 14 高功率多普勒血流探测仪结合血流成像仪观察氯吡格雷对高血压大鼠微循环的影响?
- 15 健康老人与高血压病、冠心病老人的甲襞微循环对比分析
- 16 白细胞介素-6基因-572C/G基因型与外周血血小板数量的相关性研究
- 17 034 急性心肌梗塞肝素治疗前后血浆纤维蛋白原变化
- 18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患者血清IL-6、TNF-α测定的临床意义
- 19 螺内酯和缬沙坦对高血压大鼠心肌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的影响
- 20 新发现Leber先天性黑矇患者复合杂合突变位点c.1831T>C/c.2172T>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