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简介

               本刊是中国第一本在国内外公开发行、有较多特色和较大影响的微循环、血液流变学专业学术期刊。本刊立足于科研前沿、深入报道该学科基础和临床新进展、荟萃国内外多学科最新医研成果,兼顾推广、普及和提高。本刊形态新颖,内容丰富,栏目设置合理,信息渠道畅通,作者群稳定,编辑经验丰富,论文发表周期短,质量较高,深爱广大科研人员和医务工作者欢迎和好评。                

点击详情 >

主管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单位: 武汉大学人民医院,中国病理生理学会微循环专业委员会

出版部门: 《微循环学杂志》编辑部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号: ISSN 1005-1740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号: CN 42-1321/R

邮发代号: 38-201

出版周期 季刊

创刊时间 1991

出版地区 湖北

出版地区 湖北

订购价格 140.00

杂志荣誉 湖北省科学技术期刊“先进集体”(99-00)

电子信箱: mlunwen@163.com或mlunwen@126.com

往期目录

首页>微循环学杂志
  • 杂志名称:微循环学杂志
  •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 主办单位:武汉大学人民医院,中国病理生理学会微循环专业委员会
  • 国际刊号:1005-1740
  • 国内刊号:42-1321/R
  • 出版周期:季刊
期刊荣誉:湖北省科学技术期刊“先进集体”(99-00)期刊收录:上海图书馆馆藏, 知网收录(中), 万方收录(中), 维普收录(中), 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 国家图书馆馆藏
微循环学杂志2005年第4期文章
  • 肾病综合征患者血小板检查指标的变化

    血小板检查指标包括血小板数量(PLT)、血小板平均体积(MPV)和血小板体积分布宽度(PDW),主要反映血小板的数量及功能状态.血小板数量及功能异常在肾小球疾病发病中的作用机制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为此,笔者对36例肾病综合症患者(简称肾病患者)进行了血小板指标的检测,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侯飞;王玲 刊期: 2005- 04

  • 男性2型糖尿病患者睾酮及性激素结合球蛋白水平分析

    目的:探讨男性2型糖尿病患者睾酮及性激素结合球蛋白(SHBG)水平与非糖尿病人群的差异及意义.方法:以化学发光法测定60名男性2型糖尿病患者及51名非糖尿病男性血清SHBG及总睾酮水平.结果:男性2型糖尿病患者SHBG及总睾酮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

    作者:信中;谢荣荣;王召平;张京秀;袁申元 刊期: 2005- 04

  • 溶栓治疗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率变异性的变化

    目的:观察急性心梗患者(AMI)溶栓后心率变异性(HRV)变化.方法:41例患者被分为两组:溶栓再通组21例;常规治疗组20例.观察两组患者病后心率变异性的改变.结果:溶栓再通组病人在各时间点的HRV均高于常规治疗组(P......

    作者:祁必富;蒋锡嘉;许家俐 刊期: 2005- 04

  • 冠心病患者血清可溶性E-选择素水平检测及相关分析

    目的:检测分析冠心病(CHD)患者血清可溶性E-选振素(sE-selectin)和血脂水平及其临床意义.方法:145例冠心病患者和144例对照者,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平行检测其sE-selectin和血脂(TC、TG、HDL-C和LDL-C)水平,比较sE-selectin水平和血脂在二组之间的差异,并分析sE-selectin水平与CHD发生的相关性.结果:sE-selectin和T......

    作者:张练旗;饶丹;姜红;曾秋棠 刊期: 2005- 04

  • 血清胱抑素C在儿童肾脏疾病中的应用研究

    目的:研究血清胱抑素C(CYS-C)作为肾小球滤过率的指标在儿童肾脏疾病诊断中的意义.方法:以内生肌酐清除率(Ccr)对三种临床上常见的肾脏疾病患儿进行分组,测定患儿血清CYS-C浓度,并与反映肾小球滤过功能的常用指标血清肌酐(Cr)、血清尿素氮(BUN)和β2-微球蛋白(β2-MG)进行比较.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血清CYS-C和β2-MG浓度在Ccr>80时即有显著性差异,而血清BUN和Cr......

    作者:孙红;陈莎;段艺;艾洪武;胡红兵;游上游 刊期: 2005- 04

  • 影响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的流体力学因素研究进展

    颈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是缺血性脑卒中重要危险因素.阐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发生、发展及斑块破裂机制对于寻求有效的治疗措施、预防缺血性脑血管病发生至关重要.目前文献研究表明,血管分叉部位低剪切力的产生是颈动脉粥样硬化发生的关键因素.在这一部位,降低的剪切力使内皮细胞损害,脂质沉积,从而脂纹形成,形成的脂纹进一步改变局部的血流状态,因而斑块进一步增大,形成一个恶性循环[1].......

    作者:武晓玲;赵瑾;迟路湘 刊期: 2005- 04

  • Ets-1在肿瘤血管生成中作用的研究进展

    肿瘤血管生成是一个复杂的现象,需要内皮细胞的迁移,增殖,管腔形态的分化.一些在内皮细胞表达的基因调控着这一过程.转录因子Ets主要通过对生长因子受体基因、降解基质的酶相关基因、凋亡相关基因的调控促进肿瘤血管生成和转移.这些研究结果提示:针对Ets-1的靶向治疗有望成为肿瘤治疗的新策略.......

    作者:赵焕;马鸿达 刊期: 2005- 04

  • 内皮祖细胞研究进展

    自从1997年Asahara等[1]首次从外周血液中分离出内皮祖细胞(EndothelialProgenitorCells,EPCs)以来,EPC的分离、纯化、扩增、功能和应用已成为近来研究的热点,动物试验和早期临床试验都表明EPC具有改善缺血肢体血供、促进心梗后侧枝循环的形成及加快血管损伤后的内皮修复、抑制内膜增生等作用,并且发现有多种细胞因子和药物调节其从骨髓至外周循环的动员、迁移、分化、增殖......

    作者:顾俊;王长谦 刊期: 2005- 04

  • 白细胞介素-10与呼吸系统疾病

    白细胞介素-10(Interleukin10,IL-10)初由Mosman及其同事于1989年发现和描述为一种由小鼠辅助性T淋巴细胞(Thelp2,Th2)分泌的细胞因子,它能抑制Th1细胞因子的分泌,初被定义为细胞因子合成抑制因子(CytokineSynthesisInhibitingFactor,CSIF).随后发现IL-10可由多种细胞分泌且参与多种细胞的生物调节,如免疫细胞、炎症细胞、肿瘤......

    作者:王耀勇;金元虹;陈小龙 刊期: 2005- 04

  • 血液流变性异常综合症及其研究进展

    血液流变性异常是很多疾病的始动因素或中间环节,可引起机体功能或器质性障碍,促进疾病的发展和恶化[1].血液流变学不仅对疾病的发病学研究,而且对疾病的诊治、预后以及中医药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对近年来血液流变性异常综合症及其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作者:李俊杰;张静;牛春雨 刊期: 2005- 04